找到相关内容180篇,用时12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次第》修学的目标和重点

    前基础  《次第》包含修学要素、次第及实践方法,具有很强的操作性。依循这一套路,修学就不至徬徨迷惑、不得要领。其结构是由前基础开始,依次进入下士、中士、上士。如果把三士道的建构比做楼房,...前基础之后,进入正式的修行阶段,本论安立了上中下三个层次。下士,即通常所说的人天乘,主要修学内容包括念死无常、念三恶苦、皈依三宝、深信业果。中士,即通常所说的声闻乘,是以解脱为修行目标,主要...

    济群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05566841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一)

    转生人天善果、出世解脱和成佛是佛教的三级追求目标。与三级目标相应的修行方向、道路也有三级,分别称为下士、中士、上士。这“士”指的是修行人。  “三士”可以理解为学佛修行人的上中下三个层次,或者说...美化环境,对修行人来说这两方面缺一不可。而菩提心在这两个方面都能产生极大的功力,因此,才显得十分重要。  第三节 下士修行重点   作者:多识仁波切著   下士道人天善果因缘修积法,可以概括为四观、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62341965.html
  • 多识仁波切著:佛教理论框架(1)

    作者:多识仁波切著   转生人天善果、出世解脱和成佛是佛教的三级追求目标。与三级目标相应的修行方向、道路也有三级,分别称为下士、中士、上士。这“士”指的是修行人。  “三士”可以理解为学佛修行人的...十地的进程而到达佛地的菩萨乘修行人;  “锐根上士”是指那些具有特胜慈悲心,以发疾速成佛的猛烈菩提心为基础进入金刚乘的大乘修行人。  以上“三士”“七类”人中,下下士不属于修行人范围,在下中士中有信...

    多识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11744152.html
  • 修习止观的发心与动机

    、圆满人天幸福的美好愿望。  以上是依人天乘佛法――下士次第的动机来建立修习止观的最初基础。对于下士思维和修学后,贪恋现世一切享乐的心如果能逐渐淡薄乃至彻底熄灭,即达到修学佛法的初级目标。  ...,简单的思考一下是不会让我们内心有太大转变的。因此按照次第和规矩,我们应该先以菩提次第来改正我们的发心和动机。  首先应正确认识我们的暇满人身,正如宗咯巴大师说的:  具缘人身胜过如意宝,   得此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35352451.html
  • 大乘核心修法:取舍

    道不同的有情,我们可以思惟每一趣众生的别苦以及轮回的总苦。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在中下士修习六道轮回的苦非常重要,因为只有自己熟悉了这些苦以后,思惟其它有情经受同样的苦才能产生悲心,并且做取舍的修法。如果跳过中下士而直接修上士,那么由于对别人的困苦没有深刻的理解,修法就会变得非常表面化。   当我们不能直接用言行帮助别人时,修这个法非常有效,因为它能使我们感到与别人有关联。此外,当我们遇到许多问题和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7/06383785622.html
  • 仅仅未杀生还不属于白业

    和黑业果,不见过患,就不能发起远离欲,这样连下士的十白业道也无法真实趣入,修行会成为空中楼阁。相反能够对黑业果数数思惟,见得越真,越能发起远离黑业的欲。由此才能发誓受不杀生等律仪,遮止恶趣。   ...

    益西彭措堪布讲授

    |杀生|口业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7/04/1229278947.html
  • 为什么要学习菩提次第

    遇不到像南老这样的明师。该如何是好呢?  故此后学向您推荐在自修时能够学习宗喀巴大师所传承之“菩提次第”教法。其代表作是宗喀巴大师所造《菩提次第广(略)论》。此论从依止善知识及思维暇满人生之入前行开始,至念死无常、思恶趣苦、思维业果等基本人天乘(下士),再经小乘之四缔(中士),依次第直达大乘菩提心、四摄六度与止观修习(上士),涵盖佛法三藏十二部,开显自文殊、弥勒经龙树、无著传下深观、广...

    成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05440089.html
  • 缅怀太虚大师 振兴佛教事业

    之胜缘者虽非一,而此论(指《广论》)力阐上士必经中下士,俾取密之士, 亦须取一切经律论所诠戒定慧遍为教授,实为主要原因。论云:‘若于此次第决定、数量决定之智慧方便中仅取一分者,当决定知不成菩提。’...分析,乃是从佛教之基本原则,即三主要中发展出来者。虽然,大师示现凡夫身,不能如佛陀那样证得圆满,于度生事业能做到丝毫不爽、恰如其分,然其大方向正确,虽不中、不远矣!  早在1928年时,大师提出“三佛...

    智敏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011748071.html
  • 菩萨的经论介绍

    闻乘、菩萨乘的修学过程。此为总摄佛教全体要义,故名《菩提次第论》。   三士道共同基础有二:一、为亲近善知识;二、为思惟人身难得。下士为离三恶趣,升人天之。须皈依三宝、深信因果、止恶修善;...显教而阐说由凡夫趣证佛果所必须经历的修学次第,作者总摄三藏十二部经的要义,依据噶当派祖师阿底峡《菩提道灯论》以下士(人天乘)、中士(二乘)、上士(大乘),由浅入深,次第撰著而成。本论特色乃详述三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341752510.html
  • 评介《菩提次第论》

    大师精华所集,也就是大师的全部思想的结晶。故特将《菩提次第论》介绍给大家。  三、本论的结构  本论是根据《菩提炬论》的“三士道”,即下士、中士、上士的次第而组织的。  “下士”,指脱离三恶趣,生人天善趣的法门。  “中士”指解脱三有轮回,断烦恼证涅槃的法门。“上士”指发菩提心,修菩萨行,证大菩提果的法门。  说明“下士”有四大段:一、思维人身无常,二、思维三恶趣苦,三、皈依三宝;四...

    弘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580467229.html